实验室简介


风起南海,千帆竞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牢记殷殷嘱托,广东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奏响了打造海上新广东的进军号!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珠海市委市政府和中山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实验室)正式成立。作为珠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实验室对标国际先进实验室,实行“政府所有,大学管理”,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秉承服务“国际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地方经济发展”的“三轮驱动”发展战略,联合41家境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携手共进,筑梦深蓝。

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同时发挥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实验室建立了以目标导向型创新团队、自由探索型前沿研究中心、开放共享型公共平台、高效服务型管理部门为基本支撑的实体化组织架构。

实验室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洋学科楼群,主楼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珠海云”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万山海上测试场以及一批海洋工程试验装置。

实验室目前已汇聚各类人才991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超过100人,形成了一支由领军科学家牵头、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主体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多学科交叉,大力培养高水平研究生,打造海洋人才高地。

实验室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目标,建设了海洋科考平台、海洋数据中心、海洋生物资源库、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万山海上测试场、南海四基观测系统、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海洋遥感信息中心等八大海洋公共科研平台,逐步奠定实验室发展的硬实力基础。目前,实验室已组建一支近70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设备总值超14亿元,其中30万以上大型设备600多台套,可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测试、科学调查、技术咨询、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技术服务,已实现全面开放共享。

实验室聚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重点聚焦四大核心任务“海洋牧场与健康养殖、海洋工程与智能装备、海洋安全与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例如:主持建造了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打造了全球首创的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系统;自主研发设计了国内首台配备可自主升降折叠网箱的新型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开发了全球首个海洋数字孪生引擎DTO;创办国际期刊OLAR,是我国海洋领域首个且唯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目前已被Scopus、DOAJ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 解决了凡纳滨对虾良种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构建了对虾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模式;打造了国内首个海上5G通信专网,破解了海上试验远程数控传输难题;研发了多灾种、复合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打造了精细化、智能高效的海洋风险保障服务系统;发展了海陆气相互作用和极端灾害成灾新理论;揭示了滨海生态系统功能对碳汇的影响机制。

向海图强看广东,乘风破浪正当时。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

展望未来,南方海洋实验室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扣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珠海市委“1313”思路举措,坚持“立足湾区,深耕南海,放眼全球”的基本定位和“崇尚首创、力争最优”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建设海洋牧场、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网、数字孪生海洋、万山海上测试场、海洋负排放粤港澳创新研究中心(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珠港澳海洋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中心、蓝海科技产业园、海洋科普中心等重大任务,努力建设成为海洋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际前沿研究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广东、珠海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注入新动力,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方海洋实验室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