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南海及周边地区是全球大气-海洋-陆地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发的敏感区。海洋-陆地-大气间存在广泛和频繁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其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系统,同时对区域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全球变化背景下,气象、海洋、水文等极端灾害事件频发且影响不断加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海陆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大气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亟需系统性地开展南海及周边地区海陆气相互作用研究课题,包括加强台风、暴雨、高温和洪水等气象水文灾害的机理研究、理解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问题、揭示气候、环境及生态变化的相互影响过程。预期研究成果将对提高天气气候的可预报性、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1.海陆气相互作用与气象水文等自然灾害
2.热带海陆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气候效应
3.海陆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环境及生态变化研究
研究目标:
1.围绕海陆气相互作用影响下南海及周边地区特别是华南海岸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海洋、水文及大气污染等极端灾害,在观测分析、形成机理、精细化数值模拟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创新研究。揭示泛南海地区气象水文环境等极端灾害的形成机理。
2.阐明南海及周边地区多时空尺度气候、环境、生态的变化特征及其归因,揭示其中的关键海陆气相互作用过程,提高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环境及生态变化的可预测性。
3.揭示南海及周边地区海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在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相互影响、东亚气候格局及相关环境变化中的关键作用,并揭示这些过程对全球范围气候、环境、生态的可能影响及其机理,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地区和“三极”地区,预估这些区域未来天气气候、环境、生态的可能变化,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团队组建情况:
本团队目前有70余人,杨崧教授和王会军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研究人员来自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海南省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以及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等单位。团队首席及核心成员简介请点击此处。